《素問‧四氣調神大論》:「冬三月,此謂閉藏。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;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;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;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,此冬氣之應,養藏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腎,春為痿厥,奉生者少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冬季開始于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,止于立春的前一日,共歷經了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,六個節氣,即約從陽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起,到二月三日或四日止;為期約三個月。

立冬:大約在陽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。代表冬天的開始,冬氣正式運作。
小雪:大約在陽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。在北方或高山上,已開始降下小量的雪。
大雪:大約在陽曆十二月七日或八日。天氣冰凍,在北方或高山上,已降下大雪,大地也已堆起冰雪。
冬至:大約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。夜晚的時間到達最長的時候,冬季陰份也已經到了極至。
小寒:大約在陽曆一月五日或六日。天氣仍然寒冷。
大寒:大約在陽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。天氣更為寒冷。

        這個時期,正是自然界萬物,進入封閉藏伏的時期,在寒冷的地帶,冰雪已逐漸形成,土地也因為寒冷,而逐漸凍裂,草木凋零,不再有青翠的外表,動物進入了冬眠期、昆蟲也蟄伏起來,減少了活動,天氣轉為寒冷,陽光也逐漸轉弱,日照縮短,夜晚的時間變長。此時應盡量減少陽氣的消耗,蓄積精氣以渡過寒冬,衣被床褥應力求溫暖,隨時注意,不受寒氣的侵襲。

此時;人也應效法天地的自然法則,在作息上,應早睡晚起。「早睡」是因為冬季,白天日照不足,溫度不高,日落時間較早,天色易暗,太陽隱去後,溫度迅速下降,入夜以後,寒氣凝重,所以及早入睡,避免受寒氣的侵襲。「晚起」也是一樣的道理,因為太陽出來的時間較晚,如果過早起床,溫度仍低,易受寒氣侵入人體,傷及陽氣,所以要「必待陽光」,等到陽光出現,寒氣散去,才起床。

        在日常活動方面,應當著重于靜態的,不過份消耗體力的運動,如果運動,也應以不出汗,或微出汗即可,不要作激烈的活動,而導致汗流浹背,毛孔洞開。目的在於避免,陽氣隨汗液外泄。在服裝穿著方面,要注意保暖,頭髮也可以適度留長。

        在精神意識上,要保持自己的情緒,潛藏不外露,遇事要似乎已有所得,不假外求的感覺,其他過度的情緒表現,都是不恰當的。
        前面所列舉的各項,都是為了順應冬天的氣運,藉以培養「藏」的能量,如果能依照上述作為,并注意不違反,則不僅能在冬季,達到強健養生的目的,亦能為接連而至的春天,蓄積養生的基礎。因為冬季象水,春季象木,水能生木,故冬天培養充實的能量,到隔年春天來臨時,便有好的基礎。

反之,如果違反了冬季養生的道理,依照中醫的理論,《內經》也提出了警示,即:「逆之則傷腎,春為痿厥,奉生者少。」這就是說,會傷及到腎,因為腎屬水。

冬天是養護腎臟最重要的時間。冬天的主氣是寒,《素問‧至真要大論》:「諸寒收引,皆屬於腎」,所以在冬天,應特別注意腎水受寒所引起的病症,如周身關節骨骼的拘急、緊縮,運動屈伸不利等均是。此外;在這個階段,補養腎氣,不僅具有蓄積春季,「生」的能源,並且有培養根本,及延長年壽的積極作用。

如果調養失當,將導致寒氣傷腎,或腎失封藏,一旦到了春天,肝氣當旺,因為肝主筋,筋失去濡養,便會發生四肢痿弱無力的病候了。



節錄自 人體圖形 黃帝內經的啟示 增訂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